第3章

第3章

 


再晚就趕不上渡船了。


這船隔好久才來一趟,錯過就得再等好些時日。


 


我將阿婆小院的鑰匙交予她,起身離開。


 


沒多久,梨花追了出來,她腫著眼睛問我:「能不能不走?」


 


我搖了搖頭。


 


她衝過來,將一包碎銀塞進了我的袖口,並摁住我的手,說:「如果你不收下,今日我是不會讓你走的,你知道的,我一向說到做到。」


 


我忍著不讓淚水落下:「好,我收下。」


 


我又扯著臉皮,笑著說:「別哭了,說不定我哪天就回來了。」


 

Advertisement


梨花說,我笑得比她哭得還難看。


 


16


 


梨花堅持要去渡口送我。


 


我抱著阿婆的骨灰和幾件衣物,上了船。


 


先是梨花,後是月崖州,在我眼中逐漸變成一個小點。


 


直至再也看不見。


 


我回北地第一件事便是幫阿婆尋根問祖,將她的骨灰葬了。


 


告訴她,她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故土。


 


我曾試圖尋找過林大哥的遺骨,想著將他與阿婆葬在一起。


 


可發生過的戰事太多,S去的將士也太多,沒人知道林大哥具體S在了哪裡。


 


處理完阿婆的事,我回了趟烏泾鎮。


 


十年不見,已物是人非。


 


先前戰火燒到了烏泾鎮,鎮上的人S的S,逃的逃,現下在這裡過活的人也是從其他地方逃過來的。


 


鎮下面的村子也是這樣,更甚者,有的村子已經荒蕪,無人居住。


 


少時令我日夜擔憂的、害怕的那群人也早已不見。


 


戰事已歇,百姓謀求安定,新皇適時推行棉種。


 


我用積攢下的銀錢在烏泾鎮買了個二進小院,開了間鋪子,做棉布生意。


 


來來往往的客人免不了會往我家棉布看上一眼。


 


他們會誇贊布料好,圖案逼真。


 


但真正買下來的人卻不多。


 


因為雖然如今日子太平,但烏泾鎮並不富庶,對衣料要求並不高。


 


再者,現下家家戶戶都種棉,棉布自家也能織出來。


 


所以,我的生意不大好。


 


夜裡,我正發愁著棉匹的銷路,隔壁院子傳來了打罵聲。


 


「你個S婆娘!吃老子的,用老子的,讓你給我洗個腳都幹不好,這麼涼的水,想凍S我嗎?」


 


那男人吼叫著,一腳踹翻了地上的水盆。


 


他仍覺得不解氣,抄起旁邊的木棍,向那婦人招呼而去。


 


地上的婦人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不說話也不躲,眼中是一潭S水。


 


我看不下去,借故敲響了隔壁院門。


 


「有人在家嗎?我家鹽巴用完了,想來借點。」


 


等了很久,院中才有了回應。


 


「诶,來了。」


 


她用衣物遮住了身上的青痕,低著頭領我去灶屋裝了一勺鹽巴。


 


我遞給她幾枚銅板,以防她因此事再被刁難。


 


出來時,她家男人看我的眼神黏糊糊的。


 


回去,天一亮,我就去東市買了兩條狗,養在了家中。


 


可我沒想到的是,待我走後,那婦人還是遭到了毒打,而且棍棒聲更響。


 


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不免想起在臨溪村的日子。


 


在那裡,我沒見過丈夫動手打妻子的,反而體諒妻子的更多些。


 


究其原因,應是家中經濟掌握在誰手中的問題。


 


思及此,我心中逐漸有了個想法。


 


17


 


我在鋪子門口豎了個招牌,免費傳授紡織技藝。


 


烏泾雖窮,但州府富足。


 


棉布生意想要發展,那得外銷,將棉布賣往州府,賣往京都,抑或者賣給異域而來的商賈。


 


但僅憑我一人,所產之布有限,不值當如此折騰。


 


可若烏泾布匹形成規模,到時不必去賣,自有人來採購。


 


但牌子掛了兩日,隻有人問,卻沒人來。


 


於是,我在鋪門外支了個攤子,又搬出讓工匠一早做好的紡織工具。


 


這些工具與烏泾尋常紡布所用大不相同。


 


最惹人注意的莫過於那手搖腳踏式軋棉機。


 


「呼呼啦啦!」棉籽脫落。


 


最令人好奇的是那四尺長弓和檀木錐子。


 


彈聲「梆梆」,棉花松軟。


 


肉眼可見,織布效率也比她們平常快了數倍。


 


不一會兒,門外烏泱泱地圍了幾圈人。


 


我耐心地解答她們的疑問。


 


我能感受到她們想學,隻是心存顧慮。


 


「雲掌櫃,我能上手試試嗎?」


 


「自然可以。」


 


「雲娘子,你傳授技藝真的不收費用嗎?那要我們免費做幫工嗎?」


 


「不收費,也不用免費做幫工。」


 


「可是我平時還得下地幹活,隻能抽出零散時間來。」


 


「你隨時都可以來學,我絕不藏私。」


 


……


 


「好,我要學。」


 


萬事開頭難,有人開了好頭,往後諸事皆宜。


 


自此,我的小院再未斷過歡聲笑語。


 


錯紗配色,綜紗挈花。


 


我教她們,她們再教別人,有時她們也互相教彼此。


 


她們,讓我想起了我與梨花一起學藝、一起切磋的日子。


 


純粹而美好。


 


18


 


起初,她們織的布不算上乘,但勝在效率高,成本低,量大。


 


我與往來布商合作,以低價售出,再將銀錢分與她們。


 


有了銀錢,也能堵住家中人的嘴,少受些磋磨。


 


後來,求學者越來越多,她們相互交流,融合自己的見解,每匹布都各有各的巧思。


 


她們相互切磋,手藝越發精湛,織出來的布皆精美絕倫,質量上乘。


 


六年的時間,烏泾棉布已聲名鵲起,產出的布匹銷往全國各地。


 


她們也應當看到了吧。


 


烏泾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我將鋪面託付給了信賴的人,讓她繼續傳授織造工藝。


 


我則獨自找了個村落。


 


授藝六年,我注意到一個異常的現象。


 


前來學藝的多是婦人,未婚少女很是少見,其中村中的少女更少。


 


於是,我用前半生的積蓄在村中開了間紡織學堂。


 


建成那一晚,天空下起了暴雨。


 


有人倒在了我家門前,是個十二三歲的姑娘。


 


又黑又瘦,像根沾了泥的肋骨。


 


我剛將她身上的麻衣換掉,她就醒了,眼中滿是警惕,見我並無惡意,她才稍微地放松下來。


 


但還是往牆角縮了縮。


 


她說,家裡人要用她幫她哥換親,對方是個二十多歲的傻子。


 


她哭鬧著不願意,家裡人就把她關了起來,隻待新娘子過門,就把她送過去。


 


今天,她好不容易逮到了個機會,偷跑了出來。


 


沒過多久,她家人就找上了門。


 


她娘跪在她面前,哭求道:「二妮,你跑了,讓你哥咋辦?娘哪裡去弄十兩銀子,為你哥娶新婦啊?」


 


她爹從後面急匆匆地趕來,一巴掌扇在了她臉上:「你個賤蹄子,老子供你吃供你喝,養你這麼大,你就這麼報答我的?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說著就要往那姑娘身上踹,她娘哭著去攔她爹,頓時亂作一團。


 


我將那姑娘拉到我身後。


 


「十兩銀子,你們將她賣給我吧。」


 


19


 


地上的兩人不動了。


 


她娘滿腹懷疑:「這瘦丫頭,你真要?」


 


我點了點頭。


 


她爹聞言,眼中閃過一抹精光:「二十兩,我家養她花了不少力氣,你出二十兩,我就賣給你。」


 


我的手猛然一緊。


 


我不敢回頭看,把身後人往前一推:「至多十五兩,再貴我就不要了。」


 


然後,我作勢往回走。


 


「你等等,十五兩就十五兩!」


 


生怕我反悔,他拉著我去找了裡正,當面籤字畫押。


 


那姑娘隨我回了學堂,一進門,她「騰」地一下跪在了地上。


 


「多謝夫人救命之恩,往後我就是您的丫鬟了,我會燒火做飯,會割草養羊……」


 


我打斷她的話,將她從地上拉起來。


 


「我不需要丫鬟 ,往後你就跟著我學織布,等你還完那十五兩銀錢,想離開就可以離開。


 


「還有日後不要叫我夫人,叫我雲姨。」


 


我看著尚在呆愣中的姑娘:「明天就開始學。」


 


建完房子,又定制紡織工具,我手中也隻有那十五兩了,再不進賬,怕是過幾天就要喝西北風了。


 


已是深夜,那姑娘累幾天了,我打發她去睡覺了。


 


我點上油燈,伸伸懶腰,開始織布。


 


我將織好的布,送往布鋪代賣。


 


到底這兩天沒喝上西北風,但怕也不遠了。


 


村中像這樣的姑娘很多。


 


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以利誘之,分發工錢。


 


我一點點地收了許多姑娘進學堂。


 


可我實在捉襟見肘,隻得紡更多紗,織更多的布。


 


幸運的是,近來我日夜琢磨,成功地將原來的手搖一綻紡車給搗鼓成了三錠腳踏紡車。


 


織布的效率又提高許多。


 


但我還是累倒了。


 


郎中說,是我睡眠不足,熬大夜熬的。


 


付完珍金,他支支吾吾地不肯走。


 


20


 


「大夫,還有什麼,您直說便是,我受得住。」


 


這幾年,早進學堂的姑娘已將工藝學得差不多了,若我S了,她們也能傳授那些新來的姑娘。


 


銀錢方面,我與烏泾鎮那邊打好了招呼,隻要將布匹送過去,她們就能代賣。


 


我平靜地等著郎中宣判我的S期。


 


他斟酌開口:「你幼時傷了根本,今又傷到了內裡,恐怕日後不易有孕。」


 


「啊?」


 


我有片刻呆愣,倏爾一笑:「原來是這事啊。」


 


本來我此生就未有成婚的打算,這對我來說算不上是件糟心事。


 


我看著院中因使用哪種顏料配色而爭執得面紅耳赤的兩個小姑娘,笑了笑。


 


她們不就是我的孩子嗎?


 


21


 


後來,有人問我,為何對她們那般好?


 


具體為何,我答不上來。


 


我想。


 


或許因為看到她們快樂,我也跟著快樂。


 


也或許因為她們是曾經的我。


 


我曾在漫漫黑夜中獨行,有人為我點燃了一簇篝火。


 


而我現在也想。


 


在漆黑長夜裡,為像我曾經一樣的她們,點一盞燈。


 


不必耀眼。


 


隻要能照亮前方的路就好。


 


番外


 


「雲姨,有人找你。」


 


我以為是來了新的姑娘求學, 我忙起身去接。


 


但我看見那人背影, 我手中的紡錘「哐當」一聲落在了地上。


 


待他轉過身來, 我噙著的淚瞬間落下:「林大哥, 是我沒照顧好阿婆。」


 


「我都知道了,不怪你。是我讓奶奶憂心了,是我沒盡到為人子女的本分。」


 


……


 


林大哥說,他是在戰場上中箭後昏S過去,被S屍壓著了, 僥幸活了下來。


 


醒來,得知新皇登基,平反冤假錯案,自家的冤屈已了。


 


他回月崖州找過我和阿婆, 梨花將所有的事情告訴了他。


 


他又回北地找我, 但意外遇見了昔日仇人。


 


雖然重審冤案, 還了自家清白, 但家族蒙冤數十年, 而仇人卻活得好好的,阿婆也因此而S,他咽不下這口氣。


 


所以, 他接近昔日仇人, 得到他的信任, 一步步地將其推入S局。


 


大仇得報後, 他去烏泾鎮找我,但發現我早已離去, 多方打聽, 才找到了我。


 


他問我:「雲姑娘,這些年可有婚配?」


 


我一瞧,他臉果然又紅了。


 


我心中突然生了逗弄的心思, 指著外面吵鬧的兩個小姑娘:「嗯, 那兩個就是我的孩子。」


 


我聽見林遠小聲地嘟囔了句:「明明打聽清楚了,如今怎麼這樣?」


 


下一秒, 那倆小姑娘互看了一眼, 跑過來:「雲姨,這位是你的相公嗎?」


 


林遠笑著看著我, 我的臉頓時如火燒。


 


「你們兩個說什麼呢,今日的錯紗學會了嗎?」


 


「雲姨好兇,第一次見雲姨這個樣子。」


 


兩個小姑娘嘀嘀咕咕地離開了


 


我看向林遠。


 


「剛我撒了謊, 我確實沒有婚配, 但郎中說過, 我這輩子恐怕不能有孩子了。」


 


說實話, 我並非對林遠絲毫沒有感情,但我知道他家的情況。


 


可林遠聽完我的話,指著外面一群嘰嘰喳喳的小姑娘說:「她們不都是你的孩子嗎?」


 


是, 她們確實是。


 


怕王家母子追上我,再將我拖回那虎狼窩。


 


「完長」他又說:「如果你願意,以後她們也是我的孩子。」


 


他仿佛知曉我在想什麼, 又說:「奶奶會理解的。」


 


我想了很久很久。


 


最終,我回握住了他的手。


 


成婚後。


 


我在外傳授織造工藝,他在家洗手作羹湯。


 


他陪著我, 從雲姑娘到雲姨再到雲婆婆。


 


黃昏時,總有為我亮起來的一盞燈,總有盼我歸家的一個人。


 


長日一燈明。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