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原先我還擔心他鬥不過太後,直到那晚長談,我才發現,他從來就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傀儡。


真正的獵人,往往都是以獵物的形式出場。


半月後,袁琛大步流星的走進我的營帳。


「公主,皇城傳來消息,大公主通敵叛國,於明日當眾實施火刑。」


此言一出,我便騎上快馬往皇城而去。


我一入皇城,便直奔太後宮殿。


她見到是我,貌似並不意外。


「蕭茹確實給了你不少底氣,才養成你這般驕縱的脾氣。」


「母後說的是,誰叫皇姐是救國功臣呢!沒有她,何來今日的太平繁盛?」


太後支退身邊的宮女,神色淡然:


「可惜啊,她再大的輝煌,也不過過眼煙雲,你看看那些被她拯救的百姓吧,明日行刑,他們會是笑得最燦爛的那群人。」


姜回是皇帝最大的倚仗,在民間深得民心。


太後想掌權,第一件事情便是除掉蕭茹。


除掉她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毀掉她在民間的威信。


我見她越發得意,便道:「這些年,為了除掉長姐,您可真是煞費苦心,連通敵叛國這樣的罪名都給安上了。」


「你說再說也是徒勞,與其在此與哀家叫囂,不如多去見見蕭茹,也許也聽到她最後的遺言。」

Advertisement


我轉身離開,回到自己的府邸。


皇帝已經在我的府邸等候我多時。


他見了我,遞給我一件信物。


那是蕭茹的兵符!


「死牢外都是太後的人,這兵符,長姐很早便交到我手上了,阿姐,你去調兵吧!」


「若我真的帶兵入城救走長姐,也就坐實了長姐的不軌之心,你日後的處境,隻會更加艱難。」


「無妨,長姐性命最重要。」


第二日,午時。


我獨自一人來到刑場,看到了渾身是傷的姜回被綁在木架上。


她抬起頭,一下子便在人群中看到我,與我久久對視。


隨後,她眼神驚恐又怨毒地瞪著我。


隻是,她長了張嘴,卻說不出一個字來。


直到監刑官開口下令,大火瞬間漫延。


此刻,有人跑來高聲叫喊。


「不好了,燕軍入城了,大家快逃命去吧。」


眾人瞬間四散開來,現場亂成一片。


我看向火光中的人,毫不猶豫走上刑場。


「跑什麼?你們燒死了曾經被你們奉為救世主的人,如今大難臨頭,誰又會來救你們呢?」


一些人停住腳步看向我,臉上浮現一絲愧疚。


「是啊,我們害死了唯一能救我們的人。」


「我們就不該聽信讒言,讓大公主寒了心。」


「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趕緊逃命去吧。」


眾人全部離去,整個刑場獨我一人。


外加一具被燒焦的屍體。


我低聲道:「一路好走啊,長河郡主。」


替姜回去死,是你唯一的價值了。


回到皇宮,我便看到賀君寶正率領為數不多的將士拼死抵御外敵。


12


我站在皇城的最高處,看到下方混亂的戰場。


百姓逃的逃,死的死,慘叫聲此起彼伏。


「果然,西北軍營還是太遠了,趕不及救援。」


皇帝不知何時出現,面色疲憊。


我道:「也不至於。」


話音剛落,一隻軍隊跨馬殺來,手起刀落,轉眼間便斬殺了不少敵軍。


皇帝愣住,隨後看向我:「這些人,是你的私兵?」


「既是入城,我自然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剛來時帶的兵馬,隻是迷惑眾人的一部分,剩餘大部分私兵,早就一個個改頭換面躲過搜查入了誠。


賀君寶之前奉命在皇陵圍我,便是他們最佳的入城機會。


皇帝微微搖頭:「以你的兵力,撐不了多久。」


的確。


燕軍兵強馬壯,屠城也隻是時間問題。


燕軍統帥騎著馬,舉起兵器對準我們。


他哈哈大笑幾聲,眼神戲謔道:「你們那位救世主呢?怎麼不來救你們?」


我平靜的與他對視:「在來的路上。」


對方笑得更大聲了:「是嗎?可據我所知,她明明在今日被火燒死了。」


皇帝沉著臉,突然開口道:「你又是如何知道大公主被執行火刑一事?燕國離此甚遠,即使快馬加鞭也要半月的腳程,難不成,你們在半月之前,便已經預測到今日之事了?」


「你這小皇帝還不算笨,你們那位太後,可就沒那麼精明了,她怎麼就相信,我會在破城後幫她把你趕下皇位呢?」


「所以,真正通敵叛國之人,是太後!」


「是又如何,她為我開了城門,還殺死了蕭茹,現在的你們,不過是強弩之末,乖乖投降我還能給你們留個全屍。」


戰爭持續惡化,我軍逐漸敗下陣來。


危機時刻,一道英姿颯爽的身影出現的眾人面前。


姜回身穿戰甲,騎著白馬,手持長槍,身後跟著數不清的將士。


那年,她也是如此出現的。


騎著馬,一臉剛毅,無畏生死。


宛如救世主下凡,給我們所有人帶來希望。


這一次,也是如此。


13


燕軍首領見狀,瞬間反應過來:「他奶奶的,老子上當了。」


姜回二話不說,一聲令下全軍出擊,最終將燕軍圍殺在城中。


戰爭結束的當天,姜回的名號再次響徹民間。


她再次成了從天而降的救世主,救萬民於水火,救國家於危難。


經此一戰,太後徹底被扳倒。


金鑾殿裡,太後帶著镣銬跌跌撞撞想要走近皇帝,被士兵強行按壓跪在地上。


她看向還沒有換下戰服的姜回:「是哀家失算了!」


姜回眼中閃過一絲失望:「若您沒有通敵叛國,此番還有回旋的餘地,太後,您做得太過了。」


這一次,姜回不再喚她一聲母後,徹底斷了這段虛偽的母女情。


皇帝神色淡漠,緩緩開口:「太後陷害大公主,擅自引敵軍入城,將其打入死牢,秋後斬首示眾。」


太後失了神,癱軟地趴在地上。


皇帝剛剛下旨,太後一族的人便紛紛被捕入獄。


曾經威脅到皇權的勢力,也就此瓦解。


皇帝奪回了所有君權。


蕭茹賜封長信侯,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侯爵。


冊封典禮上,我將玉璽交到姜回手中。


她接過,鄭重地交給了皇帝。


她道:「陛下,以後要做一位為國為民的仁德之君。」


皇帝點頭,捧著玉璽坐到皇位上。


自此,屬於他的時代,徹底到來。


而我,則繼續做我的闲散公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樂得自在。


在離開皇城前,我來到死牢探望太後。


她怨毒地看著我,恨不得將我抽皮拔骨。


我問她:「太後娘娘,您可還記得當年死在你手裡的辰妃?」


辰妃,也就是我的生母。


她性子溫和,向來不爭不搶,可卻身患毒瘡死相悽慘。


太後哈哈大笑起來,暢快極了。


「她?死在哀家手裡的妃子太多了,辰妃,在哀家這裡,跟捏死一隻螞蟻有何區別?」


我不怒反笑:「言之有理,如今的你,連螞蟻都算不上。」


螞蟻至少還能跑,她現在卻隻能狼狽的等死。


「哀家隻是想不明白,蕭茹為何能死裡逃生?」


「你不是說,她是妖女嗎?自然是用妖法脫身的。」


她自是不信:「哀家早該除掉她的,還有你,若是哀家早些動手,這江山早已易主。」


「你已經是太後,位高權重,無上尊貴,可卻一心想要蕭家的江山,這江山,究竟是你自己要的,還是為你的故國要的?」


太後的故國齊國,因戰敗而亡國,當年她曾經跪求父皇出兵相助,可父皇不願冒險一戰。


齊國亡國後,父皇為了寬她的心,將她在齊國還幸存的親人接到皇城。


所有人都以為,太後寬宏大量,已經忘記了父皇當年的絕情。


可實際上,她卻在暗中長大家族勢力,悄悄開啟了換國計劃。


當年皇弟之所以能登上皇位,除了有姜回的支持外,還有太後的推波助瀾。


她想要一個傀儡皇帝,後來她才發現皇弟並不好掌控。


由此才發生了後續的事情。


可我不關心這些,我隻想為母妃一族報仇。


14


我對上她的眼睛,將一瓶藥扔了進去。


「這是我給你的體面,若你不識抬舉,你那位被我關起來的侄女可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太後拿起藥瓶,嘴唇發抖:「哀家死了,你能保她?」


「自然。」


她閉上眼睛,將藥一飲而盡。


片刻後,她便倒在地上打滾,臉上長滿了毒瘡。


我笑了笑:「太後娘娘,我母妃還在下面等你呢,對了,還有你那位心心念念的長河郡主。」


太後猛然瞪大眼睛,隨機便斷了氣。


太後死在獄中一事,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


皇帝對此,也隻說了一句:「太後畏罪自殺,好生安葬了吧。」


沒幾天,原本定於秋後處斬的太後一族,因太後一死便很快提上了日程。


那些都是齊國舊族,本就是潛在的威脅。


如今趁此除掉隱患,也如了皇帝的意。


行刑當日,我與姜回一同前去觀刑。


直到刑場血流成河,我才笑著對姜回說:


「你沒有蕭茹以前的記憶,你不會知道我母妃一族,因為太後陷害,而被父皇下令殺死。」


疼我的舅舅,愛我的外祖父外祖母,以及母妃娘家上下幾百口人,無一例外全部被殺。


若非我們姐弟三人擁有皇室血脈,怕也難逃一劫。


這也是我為何敢帶著兵馬殺進城裡,完全不怕滅族了。


我實在,沒有族可以滅了。


姜回愣住:「我實在不知,你以前也沒有跟我說過這些。」


「這些本就與你沒有關系,沒必要將你拉入仇恨的漩渦之中。」


「可她為什麼要這麼做?你母親得罪過她?」


我搖搖頭:「她隻是在報復父皇,所以暗中害死了不少父皇的寵妃,至於我母妃,隻是被連累了而已。」


那年,母妃一死,我外祖父便想要求個公道,不想更加惹怒了太後,才招來禍端。


姜回嘆了好幾口氣。


「這後宮水深似海,完全不是講情理的地方,也難怪你要平日裡要裝成傻白甜了。」


我回道:「不傻,我怕是早就死了。」


我原本是沒有想過為母妃報仇的。


畢竟當時不得父皇寵愛,而太後勢力強大,與她為敵,無異於以卵擊石。


後來姜回出現,讓我嗅到了報仇的機會。


也許, 蜉蝣也可能撼動大樹。


我們回到我的府邸,剛坐下便聊起她失蹤一事。


姜回也是滿臉愁容:「太後一心想要蕭家的江山,我知道她肯定會先想方設法除掉我,沒想到皇弟主動找我商量, 來了一出將計就計。」


我道:「所以,隻要你不交出玉璽,太後就不會輕易殺死你。」


「沒錯, 可我沒想到她會直接勾結燕國。」


最後太後之所以動了殺心, 怕是因為與燕國達成了交易, 不再需要姜回手上的玉璽了。


隻要她在國家危亡的那一刻力挽狂瀾趕走燕軍,便能贏得民心, 自會被百姓高高捧起。


那時,她再以皇帝無能為由扶持她預先選擇好的人登基,也名正言順。


隻是她沒有料到,姜回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怎麼可能受人控制?


15


姜回笑了笑:「也是多虧了你, 才逼得太後不得不兵行險招。」


「一切已經塵埃落定了。」


回到封地, 我足足睡了三天。


袁琛告訴我,皇帝不僅徹底清除了太後那一支的黨羽, 還將滿朝文臣武將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左丞相一家告老還鄉, 曾經風光無限的左家, 就此淡出朝堂視野。


我問他:「將軍府呢?」


「賀老將軍也告老還鄉了, 賀君寶被皇帝派往邊關御敵,無召不得回京!」


我聽完不由唏噓。


皇帝這次大清理,委實鎮住了所有人。


他要殺雞儆猴, 讓所有文武百官打破曾經對他的偏見與不屑。


袁琛不理解:「左家與將軍府一向以君令是從,皇帝怎會將他們趕出皇城?」


「這已經算是皇帝恩典了。」


左家與將軍府貴為權臣,雖是忠君,可權力太大。


皇帝好不容易將君權握在手中,自然不可能讓他們在自己面前蹦跶。


再則,這兩家雖是世族, 但立場不太堅定。


他們或許對皇帝沒有二心, 但每次的皇權爭鬥,他們隻會一直隔岸觀火。


倘若此番皇帝失敗, 他們也會擁立太後一族掌權。


他們忠君,忠的也隻是君。


至於這位君王是何人, 並不在他們的考量之內。


皇帝生於皇室,從不受寵的皇子成長為一國之君,他看得太通透了。


所以他一掌權, 便用自己的人替換到朝中權臣,將所有人皆控制住手裡。


聽完我這番言論,袁琛愣住。


「公主,聽您這麼一說, 我懷疑大公主被太後囚禁一事, 怕也是暗藏玄機。」


我噓了一聲:「心裡知道就好,說出來就不行了。」


如今事情全然了結,我打算去其他國家走走, 見識一下不一樣的風景。


袁琛道:「哎,那末將,還是繼續陪公主吃香的喝辣的吧。」


我不由一笑:「好啊。」


(全文完。)


熱門推薦